本文译自博客Usability Counts,译者@C7210 。原文作者Patrick Neeman是用户体验设计师,供职社会化招聘公司Jobvite任用户体验总监。
在文中,作者就提出“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师懂得持续改进“人”、“业务”、“技术”这三方面的因素,通过对这三者充分的理解,使其在“产品”中有机的结合以令到产品逐渐变的更好”。
谁都会画线框图。当我(英文原文作者)的朋友们谈到自己的产品idea时,我会鼓励他们拿起纸和笔,通过草图来交流想法。他们觉得这种做法很棒,可以帮他们把头脑中的想法落实到实际当中。
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并不是由画线框图的能力所造就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怎样处理回馈信息,怎样验证想法,他们懂得做调研和迭代。他们知道草图和线框原型只是整个设计流程当中的一小部分,它们是调研工作的结论产出,是用来做沟通的信息载体;它们有可能被放到演示文档当中供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等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也有可能以高保真或纸面原型的形式被用作可用性测试。
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师懂得通过一套持续改进的流程让产品逐渐变的更好。这套流程,或是说方法框架当中交织着“人”、“业务”、“技术”这三个方面的因素,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理解,使它们在“产品”这个集合体当中有机的结合起来。
掌握更加直接高效的沟通方式
我见过很多交互设计师在项目初期不顾一切的直奔线框原型,然后保存成图片或PDF并发给需求方,接下来开始抱怨:“为什么他们就看不懂呢?”
线框原型只是设计师手中用于进行沟通的工具之一;更重要的是在与需求方或开发人员实际交流的过程中,向对方描述解决方案及相关依据的沟通能力。
相比于通过软件工具制作的线框原型,纸、笔、白板在很多时候都是更加有效的工具。特别是在产品前期以及迭代的过程中,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理清思路落实想法,多部门间的沟通合作也会变的更加直接高效。
作为设计师,我们应当了解,与用户、产品团队、技术开发等各方面的沟通合作过程是帮助我们积累设计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
调研与验证
你有拜访过客户吗?有组织过焦点小组(focus group)吗?有进行过脉络访查(contextual inquiry)吗?或是说你只是在为自己而设计?
很多设计师,包括我们自己,也许都在做着那些我们自己不会有机会或是没有必要去使用的产品。我本人目前正在为很多客户公司设计应聘者跟踪管理系统,这是我自己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根本不会用到的东西。这就意味着我必须花上大量的时间与该产品的目标用户进行沟通交流。
如果自己不是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那么作为设计师,我们有什么理由闭门造车呢?
总会有时间做用户调研的,因为制作原型一类的工作本应只占据全部设计流程的一小部分。哪怕只是画草图,也可以放在与一小部分目标用户讨论过实际需求之后再做;没有任何直观可见的原型,这不是问题,你完全可以通过观察用户使用竞争对手产品的情况来获取你想要得到的信息。
只有了解了用户在真实的使用场景及用例当中的需求目标,我们才可以开始产品设计的工作。
更早、更多的展示设计方案
你有将每个阶段的原型方案都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和大家一起讨论吗?有使用纸面原型或高保真原型进行过可用性测试吗?
验证你的假设,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想”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两个字,人们付钱给我们不是要我们去为自己做设计。
可用性测试不是高精尖的火箭科学,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你也可以向同事或家人朋友展示产品原型,观察他们的试用情况,记录他们的感受。多数人喜欢做这样的事情,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意见得到了重视。
最近有一名设计师对我说,在他的项目中,最容易的可用性测试是在咖啡厅里完成的。找上几个人,献上一两个甜甜圈,向他们演示一下产品原型,问上几个问题,就这么简单,你能得到的反馈信息往往会超出你的预期。
控制好流程
你是怎样着手进行实际的设计工作的?是否有明确的步骤和阶段性的目标?是否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与哪些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你是否会用到类似Basecamp或Asana这样的项目管理软件来追踪工作进程?
用户体验设计师应该对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心知肚明,并了解在其中的每个阶段里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与上下游部门进行合作,包括产品经理、前后端开发人员甚至是客服部门在内,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怎样的支援。
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当中一些最典型环节包括:用户调研、角色设计、需求分析、草图、原型、可用性测试、开发并上线。特别是最后三个步骤,通常需要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反复执行。
对这样的流程进行充分的规划与控制,在每个环节里与相关人员密切协作——这应该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习惯和本能。
即使最好的作家也不会坐下来就开始写作。他们首先会将故事的框架构思出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持续改进
你是否觉得产品一旦发布上线就万事大吉了?是否有愿望和机会对产品进行持续的改进?
曾经有一名设计师问我:“你觉得产品在什么时候才算是真正完成了?”
我个人认为答案应该是“产品永远不会真正的完成”。
日语中“Kaizen”一词的意思是“持续不断的改进”。这里所说的改进,同时也包括着对于“不断改进产品”这一迭代流程以及相关方式方法的改进。这不仅可以推动现有产品更快更好的进行优化,而且可以使将来的产品设计研发工作从中收益。
对自己做过的项目及其背后的工作流程进行回顾,看看哪些方面做的很棒或有所欠缺,考虑有哪些是可以在接下来的项目当中进行改进或验证的。试着在每一个迭代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去实施并验证,然后进行回顾和总结,在下一个周期中做出调整,继续尝试。
Via:usabilitycounts
在文中,作者就提出“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师懂得持续改进“人”、“业务”、“技术”这三方面的因素,通过对这三者充分的理解,使其在“产品”中有机的结合以令到产品逐渐变的更好”。
谁都会画线框图。当我(英文原文作者)的朋友们谈到自己的产品idea时,我会鼓励他们拿起纸和笔,通过草图来交流想法。他们觉得这种做法很棒,可以帮他们把头脑中的想法落实到实际当中。
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并不是由画线框图的能力所造就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怎样处理回馈信息,怎样验证想法,他们懂得做调研和迭代。他们知道草图和线框原型只是整个设计流程当中的一小部分,它们是调研工作的结论产出,是用来做沟通的信息载体;它们有可能被放到演示文档当中供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等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也有可能以高保真或纸面原型的形式被用作可用性测试。
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师懂得通过一套持续改进的流程让产品逐渐变的更好。这套流程,或是说方法框架当中交织着“人”、“业务”、“技术”这三个方面的因素,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理解,使它们在“产品”这个集合体当中有机的结合起来。
掌握更加直接高效的沟通方式
我见过很多交互设计师在项目初期不顾一切的直奔线框原型,然后保存成图片或PDF并发给需求方,接下来开始抱怨:“为什么他们就看不懂呢?”
线框原型只是设计师手中用于进行沟通的工具之一;更重要的是在与需求方或开发人员实际交流的过程中,向对方描述解决方案及相关依据的沟通能力。
相比于通过软件工具制作的线框原型,纸、笔、白板在很多时候都是更加有效的工具。特别是在产品前期以及迭代的过程中,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理清思路落实想法,多部门间的沟通合作也会变的更加直接高效。
作为设计师,我们应当了解,与用户、产品团队、技术开发等各方面的沟通合作过程是帮助我们积累设计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
你有拜访过客户吗?有组织过焦点小组(focus group)吗?有进行过脉络访查(contextual inquiry)吗?或是说你只是在为自己而设计?
很多设计师,包括我们自己,也许都在做着那些我们自己不会有机会或是没有必要去使用的产品。我本人目前正在为很多客户公司设计应聘者跟踪管理系统,这是我自己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根本不会用到的东西。这就意味着我必须花上大量的时间与该产品的目标用户进行沟通交流。
如果自己不是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那么作为设计师,我们有什么理由闭门造车呢?
总会有时间做用户调研的,因为制作原型一类的工作本应只占据全部设计流程的一小部分。哪怕只是画草图,也可以放在与一小部分目标用户讨论过实际需求之后再做;没有任何直观可见的原型,这不是问题,你完全可以通过观察用户使用竞争对手产品的情况来获取你想要得到的信息。
只有了解了用户在真实的使用场景及用例当中的需求目标,我们才可以开始产品设计的工作。
你有将每个阶段的原型方案都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和大家一起讨论吗?有使用纸面原型或高保真原型进行过可用性测试吗?
验证你的假设,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想”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两个字,人们付钱给我们不是要我们去为自己做设计。
可用性测试不是高精尖的火箭科学,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你也可以向同事或家人朋友展示产品原型,观察他们的试用情况,记录他们的感受。多数人喜欢做这样的事情,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意见得到了重视。
最近有一名设计师对我说,在他的项目中,最容易的可用性测试是在咖啡厅里完成的。找上几个人,献上一两个甜甜圈,向他们演示一下产品原型,问上几个问题,就这么简单,你能得到的反馈信息往往会超出你的预期。
你是怎样着手进行实际的设计工作的?是否有明确的步骤和阶段性的目标?是否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与哪些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你是否会用到类似Basecamp或Asana这样的项目管理软件来追踪工作进程?
用户体验设计师应该对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心知肚明,并了解在其中的每个阶段里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与上下游部门进行合作,包括产品经理、前后端开发人员甚至是客服部门在内,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怎样的支援。
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当中一些最典型环节包括:用户调研、角色设计、需求分析、草图、原型、可用性测试、开发并上线。特别是最后三个步骤,通常需要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反复执行。
对这样的流程进行充分的规划与控制,在每个环节里与相关人员密切协作——这应该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习惯和本能。
即使最好的作家也不会坐下来就开始写作。他们首先会将故事的框架构思出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持续改进
你是否觉得产品一旦发布上线就万事大吉了?是否有愿望和机会对产品进行持续的改进?
曾经有一名设计师问我:“你觉得产品在什么时候才算是真正完成了?”
我个人认为答案应该是“产品永远不会真正的完成”。
日语中“Kaizen”一词的意思是“持续不断的改进”。这里所说的改进,同时也包括着对于“不断改进产品”这一迭代流程以及相关方式方法的改进。这不仅可以推动现有产品更快更好的进行优化,而且可以使将来的产品设计研发工作从中收益。
对自己做过的项目及其背后的工作流程进行回顾,看看哪些方面做的很棒或有所欠缺,考虑有哪些是可以在接下来的项目当中进行改进或验证的。试着在每一个迭代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去实施并验证,然后进行回顾和总结,在下一个周期中做出调整,继续尝试。
标签:
用户体验,设计师,做的事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站采集或用户投稿,网站不提供任何软件下载或自行开发的软件!
如有用户或公司发现本站内容信息存在侵权行为,请邮件告知! 858582#qq.com
暂无“五件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师所应该做好的事(图文)”评论...
更新动态
2025年01月29日
2025年01月29日
- 小骆驼-《草原狼2(蓝光CD)》[原抓WAV+CUE]
- 群星《欢迎来到我身边 电影原声专辑》[320K/MP3][105.02MB]
- 群星《欢迎来到我身边 电影原声专辑》[FLAC/分轨][480.9MB]
- 雷婷《梦里蓝天HQⅡ》 2023头版限量编号低速原抓[WAV+CUE][463M]
- 群星《2024好听新歌42》AI调整音效【WAV分轨】
- 王思雨-《思念陪着鸿雁飞》WAV
- 王思雨《喜马拉雅HQ》头版限量编号[WAV+CUE]
- 李健《无时无刻》[WAV+CUE][590M]
- 陈奕迅《酝酿》[WAV分轨][502M]
- 卓依婷《化蝶》2CD[WAV+CUE][1.1G]
- 群星《吉他王(黑胶CD)》[WAV+CUE]
- 齐秦《穿乐(穿越)》[WAV+CUE]
- 发烧珍品《数位CD音响测试-动向效果(九)》【WAV+CUE】
- 邝美云《邝美云精装歌集》[DSF][1.6G]
- 吕方《爱一回伤一回》[WAV+CUE][45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