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说,知乎的核心功能是,如果用户想讨论(问题),发到知乎上来,整个社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让这个问题得到合适的回答。并且把它沉淀下来,这是一个用户场景,我们一直在围绕这个用户场景在推进产品。

  十年前,周源在上海一家加拿大外资公司写代码,和大多数“码农”一样,虽然从事着世界上最先进领域的工作,但是对外部世界真正的变化却知之甚少。

知乎创始人周源:如何把网络社区从0做到400万?

 

  2005年春节,周源在老家路边等人,无意中买了本《IT经理世界》,但要等的人一直不来,只好一直看杂志。里面有篇报道让他印象很深,讲述了很多改变未来商业世界的技术变量,还提供了改变的逻辑,文章中提到的改变一部分是由程序员完成的。

  周源第一次发现自己做编程的原来也很有力量,而自己作为程序员,那么长时间却一事无成。于是,周源决定了做一件发现了更大世界(i黑马注:知乎最开始的Slogan,正是“发现了更大世界”)的事,他决定过年后辞掉程序员的工作,去《IT经理世界》杂志社成为了一名记者。

  那一年,百度刚上市,李开去了Google,周认为记者是“可以接触很多牛逼人,站在浪潮之巅看潮流翻滚的人”,他最终如愿以偿。

  “发现更大世界”的决定,也让周源命运开始翻滚,在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和见识之后,他开始在互联网领域尝试做一些东西。在第一次创业“Meta搜索”失败之后,他又在2010年12月创办知识型问答社区知乎。知乎创办三个月后获得了创新工场的天使投资,一年后又获得启明领投的近千万美元投资。今年,知乎的“模仿对象”Quora如今已经估值9亿美金,而业内人士估计知乎的估值也达到了2亿美金。

  周源认为自己“做过媒体又做过技术又创过业”,融合了极客与文人的气质,他创造知乎这样的知识分享社区是“不二之选”。周认为做社区要“尊重社区的节奏”。在上线的前两年,知乎采用邀请制注册方式。2013年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

  知乎是如何成一步步长成的,以下为周源的口述分享:

  知乎的灵感:和苹果有关的故事

  在做记者之前,我也写过代码。我是一个苹果迷。2007年的时候iPhone刚刚发布,很多人都买了,我就帮别人破解iPhone。办公室一层楼,大部分iPhone都是我破解的。

  几件事催生了我的想法,让我变成“让事情发生的人”。最大的刺激是2008年去美国排队见乔布斯,他发布Macbook Air的时候我就在现场!我离他很近,当时激动得不得了,有种朝圣的感觉。

  他(乔布斯)展示完Macbook Air后,就有记者开玩笑说,乔布斯如果一直活着,五年之内iPhone和Macbook一定能变成主流产品,当时这两款产品都不算主流。

  由于对苹果的热爱,我加入了apple4.us,一个极客范儿的群体博客网站。最开始大家在apple4.us上面分享苹果产品相关的文章,再后来,来了一群相同气质,不同类型的作者,有工程师、产品经理、设计师、作家、时尚圈的,各种各样的人。

  apple4us发生了质变,他们最开始讨论的都是苹果产品更新的问题,后来开始讨论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科技和人的关系,它的延展性就突然展开了。几十个人在密集的协作,出现了内容跨界性非常广的小网络。我发现,在这里内容产生方式跟《IT 经理世界》很不一样,没有人付钱,没有专门的人提供选题,但他们照样文思泉涌。新问题被写成文章以后,又吸引更多新用户进来。

  在apple4us,虽然大家都没经过专门训练,但因为某种东西的触发,竟然产生了那么多优质内容。刚加入apple4us时我一直处在兴奋中,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有没有人更新内容。

  因为apple4.us的灵感,我就想我能不能做一个规模化,一千倍大的apple4.us。我当时和成远(i黑马注:现知乎创始团队成员)用新媒体的方式去尝试规模化apple4.us,做了一个类似于apple4.us的群体博客N3。

  (注:周源说,N3的意思是New的立方,指新技术、新商业、新趋势,三个“新”。N3和现在很多科技博客的模式很像,但是N3尚未达到周源理想中的产品)

  虽然N3也挺成功的,不到三个月流量就超过了《IT经理世界》的官方网站,但是它的产品没有达到我所想要的。例如,我想做一个大家能够共同编辑文章的功能,N3就没法实现。还有怎么保证人多之后网站内容质量,怎么让信息有效的流动起来,这些东西都没有想清楚,最终我们暂停了N3。

  后来,我离开《IT经理世界》进行了第一次创业,做了一个中小企业搜索广告投放的数据分析服务公司“Meta搜索”,但这个产品没有切中痛点,没人愿意付费,我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创业失败之后,我去西藏旅行,回家之后经历了一段苦闷的日子。直到看到了Quora,它的产品形态满足了我之前对“一千倍apple4.us”的想象,当时的Quora不提供中文版,有一天我跟张亮(知乎联合创始人之一)坐下来讨论,我说,我们可以做一个中文版的Quora,创业失败不一定就是累赘,也可能是笔财富,我以前做过媒体,又做过技术,创过业,来做这么个产品简直是不二之选。于是,我决定再出来创业。以前的创业团队都比较信任我,他们回来和我一起做知乎。

  项目很快就启动了。第三天早上,张亮跟我说,他找到了一个天使投资人。当天晚上我就和投资人见面了,他给我们投资了150万。

  知乎的“内核”是什么?

  回头看,twitter确立了关注和被关注的社会化媒体关系,Google用一个框定义了信息搜索的标准。我觉得 Quora 也定义了一种新的互联网标准,就是人可以去关注信息,信息可以推送给人。你也可以关注人,看到这些人对信息作出的一些行为,比如说赞同。这也是一种新标准,比较适合跨界的深入讨论。也就是我所一直设想的东西。

  知乎的核心功能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因为它参考Quora为标准,产品关键是“信息逻辑”。信息逻辑,就是让用户把线下的信息需求还原到互联网。

  知乎的产品设计,模拟了线下一群人坐在一起认真深入讨论一个问题的模式。几个人坐到一起,可以不认识,但都有一定专业背景,都应该围绕限定的共同话题,不能跑偏。一个人讲完,大家可以复议,互相修改答案,可以赞同或反对,可以感谢,可以评论。如果一个人不遵守这个默认的讨论协议,会被点“没有帮助”、“折叠”和“举报”。

  知乎的核心功能是,如果用户想讨论(问题),发到知乎上来,整个社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让这个问题得到合适的回答。并且把它沉淀下来,这是一个用户场景,我们一直在围绕这个用户场景在推进产品。我做过记者我知道,很多想采访的人你都采不到,当时我很关注很多美国的互联网公司CEO和核心团队成员自己跑上Quora来回答问题。

  当时我们就强烈感觉到的它的机会,我们能理解它的价值。

  这样的产品如果能够生长下去,它就不只对于一个群体和一个行业,对于整个互联网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贡献。它相当于在不断产生高质量的东西,注入到整个互联网。

  系统化知识,高质量信息,都还存在于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公众所用。

  尊重做社区的节奏:流量无用

  知乎刚做的时候,人们认为凡是社区就应该灌水,应该瞎扯,吐槽。Quora的产品模式,把之前的部分问题解决了。但做一个社区产品,你很难去充当上帝。也就是说你不能运作一下就让它变成你想要的样子。量增加不等于社区成长,反而导致你没有预见的问题产生。把社区搞垮是一种情况,把社区搞成另外一个样子也是一种情况,百度那么大流量,也做了一个和知乎类似的产品“新知”,最终没有做起来。

  群体博客或者是社区,它在很小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价值,规模化之后往往很难达到。知乎的出现,其实是站在另外一条路上——能否通过UGC生产高质量的内容。

  做社区两个关键点,首先是核心产品和功能升级,第二个要尊重社区的节奏。如何用规模化的方式,让高质量的UGC内容生长起来,一直是一个难题。我们当时做N3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小的圈子,你把它扩展到1000倍和一万倍的时候,它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内容质量会严重下降)。

  社区是由人组成的,他们有自己所信任的圈子,然后以此为中心在运转的。某种意义上,我们所谓的一个社区是指无数个小圈子组成,它围绕各自擅长的东西和兴趣进行沟通和交流。2010年知乎刚上线,我们邀请了200多位用户,是他们定义了知乎的规则。

  现在看来,这200多人对知乎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中有很多科技创业者,他们的专业知识保证了回答质量。科技创业者有使命感,就是帮别人解决问题,所以,这帮人带来了知乎独特的讨论风气。

  社区的产品和用户都需要成长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的早期,“文化氛围”相对来说更重要。百度的流量很大,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我觉得社区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你得尊重这个节奏,这个节奏也不一定是你设定的,你得尊重社区的自然的生长规律。

  用户在邀请其他用户进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些同行业的用户和群体,在里面会越来越活跃。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有些行业信息流通就是比较快,所谓的热门行业不就是信息流通比较快的行业吗?科技,互联网,金融等等。还有就是大的信息领域,比如电影,甚至包括汽车,这些都是每天信息更新量都很大的。

  随着知乎的“人口”不断的增加,热门的领域就会越来越热。比如说像金融,电影,法律,在最开始可能都是比较零星,偶尔有一两个问题。但随着这个领域的关注度高,话题吸引了很多用户,用户产生更多内容再吸引用户,然后再沉淀出其中好的那一部分内容。知乎社区就是这么一个循环在往前走的过程。

标签:
知乎,周源,网络社区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站采集或用户投稿,网站不提供任何软件下载或自行开发的软件! 如有用户或公司发现本站内容信息存在侵权行为,请邮件告知! 858582#qq.com

RTX 5090要首发 性能要翻倍!三星展示GDDR7显存

三星在GTC上展示了专为下一代游戏GPU设计的GDDR7内存。

首次推出的GDDR7内存模块密度为16GB,每个模块容量为2GB。其速度预设为32 Gbps(PAM3),但也可以降至28 Gbps,以提高产量和初始阶段的整体性能和成本效益。

据三星表示,GDDR7内存的能效将提高20%,同时工作电压仅为1.1V,低于标准的1.2V。通过采用更新的封装材料和优化的电路设计,使得在高速运行时的发热量降低,GDDR7的热阻比GDDR6降低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