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全是 C2C(Copy to China)。

「什么社区 O2O,不就是跑腿儿的?那叮*小区不好好跑腿儿,非要搞什么狗屁社交,不是死了?」

三十四岁的老刘咽了口唾沫,接着跟我说:「跑腿儿这事儿,是没意义的。」

14 年火得一塌糊涂的社区 O2O 被老刘说成了「没意义」。

我有点儿听不下去,不得不插嘴:「嗯……这些项目出发点是好的,不过实践起来出了一些问题,对一些团队来说地推难度可能太大……」

「狗屁。出发点就不好。」

「那您项目的出发点是?」我丝毫不期待老刘这样秃顶、微胖的男人可以用一席嘴炮拯救社区 O2O,不过我十分佩服这位创始人出言不逊的气质,这令我想起了做手机的老 L。

「社区 O2O 就不能是 to C 的,必须得 to B。跑腿儿有多大价值?人家下楼拿一下儿的事儿,还用得着你给送?这种 O2O 没意义,就是狗屁。」

老刘说的没错儿。纵观 14 年留存至今的社区 O2O,活下来的跑腿儿项目反而是送桶装水的,也许因为桶装水不只是「下楼拿一下儿」这么轻松。另外,桶装水购买频率也比较高,用户几天以后买水的时候还想得起来几天前用的 app,这和家电维修、装饰装潢之类两次使用隔了仨新手机的需求就太不一样了。

老刘居然是一个洞悉了 O2O 本质的男人,难怪满嘴狗屁。我顿时对他接下来要说的产生了兴趣。倒不是指望他说出多么惊天的 idea,我就是想搞清楚 to B 的 O2O 该怎么做。

「你问我 to B 怎么做?咱们做一个系统,居民线上下单、线上支付,下班回家路过实体店的时候就能顺手儿拿货。因为提前下单了,你就不用担心没货,也不用带零钱。」

你等等吧老刘。你说的好像是大大小小的线下社区商店,他们做不做 O2O 跟你有什么关系?

「咱们不开店啊!咱们给现有的店铺提供一套系统。你想一下,你在小卖部买东西,能买出什么花儿来?你能买大彩电么?主要也就是生活用品。现在你做这个系统,只要覆盖的小区足够广,下单的用户足够多,你就可以摸清居民的消费习惯。」

老刘,你这是大数据啊。

「你收集到的信息足够多,就可以预测用户将来的消费。有预测,小卖部的进销存问题就解决了,个体户是不是就变成了规模经济?成本是不是下降了?」

你说的好有道理,赶快去做地推吧,老刘。

无独有偶,想把 O2O 做成 to B 项目的不止老刘一个人,领域当然也不局限于社区。名校毕业的小黄也曾找到我,倾诉他的融资需求。

我不知道小黄是不是吃货,反正他是个连续创业者,以前做的项目都跟餐饮有关系。他还有个写程序的哥儿们,是名校隔壁的名校毕业,一直和他一起做餐饮领域的创业。他们以前的项目小有赚头儿,还上过报纸,不过现在重回创业老路,从头再来了。

「我们要在中国建立类似欧洲的餐饮业采购物流。」

少年有志气。多少个餐馆老板不必再每天半夜亲自跑到批发市场买菜了,我代表他们的发际线感谢你。

「交给员工也不行,员工会吃回扣,老板放心不下。找供货商也不好,经常送了几个月就开始漫天要价了。你连夜跑到菜市场询价,发现还得自己去买。」小黄的语气坚定得仿若自己被无良员工和不要脸的供货商坑了 10 年,我严重怀疑他以前的创业项目就是自己开餐馆,开一家倒一家。

我明白了小黄创业项目的用意:「你想打破供货商垄断的菜价信息吧?破除这个信息不对称,让餐馆老板可以在网上直接查询当时当地批发市场的菜价,没错吧。」

「对,还要配备自己的物流,让老板们可以放心收到高质菜。你要是直接拿着价格管供货商要菜,他们给你的质量就没法儿保证了。」

我心说,就算按照供货商的报价买菜,质量也从来不是有保障的事儿——然而小黄啊,你们要怎么保证质量呢?

「我们会建立自己的质检流程,通过一系列检测,判断菜品的新鲜程度和受污染状况,按照质量划分等级。我们再将菜品做一些粗加工,用自建的物流向餐馆送货。」

我琢磨了一下,小黄可能需要自主联系菜农,自己建立工厂,再搞一堆大卡车天天奔驰在京郊到二环的公路上。

「你们就先做北京的?」「对,先从北京做起。」

即便先做北京,这项目没个千八百万恐怕也做不起来啊。

「小黄,我再确定一下:你找我,是想融天使轮吧?」

「对。」

小黄,我很喜欢你的思路,这项目如果能做成,实在是功德一件。虽说负责采购的员工要失业了,生鲜供货商要骂街了,生发剂和染发剂销量也要下降了,起码三十来岁的餐馆老板再也不用被人当成五十多岁的大师傅了。

可是,以这个项目起步的难度和波折的程度,投资人恐怕很难投吧。一定不要放弃啊,黄酱。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 O2O 项目都做不成。我在 2014 年夏天见到了做眼镜 O2O 的小张,彼时的他刚刚拿到了一百来万天使投资,正在加快扩张的脚步。

小张毕业没几年,手里没有特别牛的渠道,团队也是东拼西凑——这简直是最糟糕的创业开局,一般情况下这种创业者会在融资之前便知难而退。

要问他为什么还能拿到融资,我只能说,虽然在创投这个圈子 idea 是最不值钱的,但绝佳的 idea 和一般的 idea 还是有区别:

首先,他明确地发掘了痛点。消费者线下购买眼镜,要经历 ①去眼镜店验光②回家等店面装配③去店里拿镜子④再回家 这四趟「跑腿儿」过程。显然,就算 O2O 配镜的意义仅在于帮消费者跑腿儿,一腿儿顶其他 O2O 四腿儿,也是蛮屌的。

其次,眼镜行业本身已经迟暮,从业者鲜少小年轻儿,而老人们不思进取。线下店地租昂贵,销量惨淡,还要被消费者骂成暴利。不管出于行业自身还是消费者的需求,眼镜行业都有待深度改造。

我当时十分看好小张的项目,只是对他不成形的团队表示担忧。几个月过后,小张果然组建了全新的团队,甚至拿到了新一轮融资。我再次见到意气风发的他,攀谈几句,结果发现整个项目都变成新的了。

曾经,小张向我描述的项目核心是:

「不设实体店,O2O 验光,O2O 配送。和眼镜厂商达成合作,实现按需的库存管理。」

而如今,这个项目变成了:

「我们在这个学校发展了学生代理,在那个学校也发展了学生代理,还有这里、这里和这里……」

我此刻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找老刘倾诉我的痛苦,换取一声「狗屁」的怒骂。

连接消费者和厂商,取消实体店,取消库存,大幅节省成本,这是多么美妙的闭环。

我脑中对眼镜行业的想象是:当我需要购买眼镜,我通过某个平台在线下单,平台的验光师前来验光,将结果返回眼镜装配厂家;厂家那日夜运转不停的流水线上,有一副小小的、属于我的眼镜,它会在不久后由平台物流送到我的手中;我试戴后发现度数、瞳距或者其他什么的不合适,可以方便地退货,而这副眼镜会根据数据库打折卖给恰好合适的人。

如今在这些环节里硬生生地插入了一大堆学生代理,你问我支持不支持,我只好回答「too young」。

并不是说学校没商机,学生不靠谱儿。打脸的事实就在眼前,校园 O2O 项目也能拿到千万级投资。

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自己的学生时代,能记住的无非就俩事儿,一是穷,二是年轻。其实在穷且年轻的岁月里,总有很多痛苦与无奈,比如考试不及格,比如没有女朋友,比如意外怀孕要去打胎。

拿到千万投资的项目做的当然不是打胎生意,因为这个团队里真的有好几个学生。他们发现学校的超市太贵了,和校外超市不是一个价格,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搞了个校园 O2O 电商,把平价的饮料零食配送到学生宿舍。

我一直觉得校园超市在整个校园文化中都是很奇怪的一环——它市场小,成不了规模,房租又贵,只能靠勤工俭学的学生缩减人力方面的开销,然而固定成本仍然高企,价格还是没有一点儿竞争力。即便如此,不管是出于方便还是出于归属感,仍有很多学生选择在校园超市购买面包饼干水果酸奶。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一现象着实令人遗憾。

一个主要服务高校学生的电商平台,自然不能像淘宝那样走价格低廉、品类丰富的路线。这个学生项目的特点除了平价,就是免费送货了。对,多小额的订单都免费送——不然学生也用不起。

学生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确实方便了配送,但我仍担忧免费的后果主要是烧钱。这个项目的想象空间很足,只是,在学生的「穷」改变不了的当下,如何从他们身上赚钱仍然是个问题。

更何况,许多学校维持校内超市运营,靠的是近似于行政手段的禁令。一般的快递都被堵在校外,零食 O2O 能不能顺利送达宿舍,反正我是很怀疑的,我觉得老刘也是很怀疑的。

也许解决方案在于不要试图蔫不出溜地越过学校,而是积极地与校方达成合作,共建美好的校园 O2O 平台,那时校内的超市可能更大意义在于提供仓储。说白了,还是得 to B 啊。

都说吸引消费者容易,跟机构谈合作难——都那么容易可不就是谁都做 O2O 谁都死么,脏活累活一律甩手不干就是互联网精神了?我看未必。至于原因,去问美团王老板吧。

虽然就现阶段来看,服务类 O2O 想有竞争力就得品控好,想要品控好就得地推好,而地

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站采集或用户投稿,网站不提供任何软件下载或自行开发的软件! 如有用户或公司发现本站内容信息存在侵权行为,请邮件告知! 858582#qq.com
评论“这些O2O比你们更靠谱儿”
暂无“这些O2O比你们更靠谱儿”评论...